×

盐文化

“文旅融合:盐文化与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自贡召开

lyjrb lyjrb 发表于2019-11-19 15:27:52 浏览4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旅融合:盐文化与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召开 通讯员祁建川/供图

2019年11月16日,“文旅融合:盐文化与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盐业史研究》编辑部、自贡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盐业协会、北京中盐盐文化传播中心、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自贡驰宇盐品有限公司、中国商业史学会川商史专业委员会9家单位共同发起,全国176名盐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龚敏、自贡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青山、自贡市文化广播和旅游局局长谢飞等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主持。

龚敏在大会致辞中代表四川轻化工大学全体师生向各位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她提出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和探讨盐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话题,不仅契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盐文化与地方旅游经济的关联价值,也将对丰富和完善自贡及中国盐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宋青山代表各主办方发言,他认为,“井盐文化”是四川“五大特色历史文化”之一,自贡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在遗迹遗址、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中无不体现。与盐文化有关的景区、景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盐业历史文化的传承造就了这座城市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原生性。

谢飞表示,自贡正抓紧推进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西部内陆融入“一带一路”先行区和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自贡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大会收到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盐业协会发来的贺电,贺电中说盐业文化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脉络与互动,开展全面的研究,对于城市建设、经济、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并预祝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此次学术研讨会收到相关论文52篇,有40位专家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和分组会议交流。

西南大学教授蓝勇在《巴蜀盐业遗址与旅游发展》中表示,四川井盐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盐业遗址,在旅游开发时中应该重视盐业遗址的作用。在他看来,盐业是中国传统社会有关国计民生的第一产业,盐业遗产是中国传统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遗产尤为必要。加强盐业历史、遗产保护、文旅结合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不同盐业之间的技术、同一种盐业地域技术差异的对比研究,要注重生产、运输、服务、社会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开发。他表示,自贡是中国盐都,希望自贡以后将盐都、灯城与中国美食之都结合起来打造,形成盐都、灯城、食府三张名片。

云南大学教授赵小平在《盐业开发与资源型地域发展——以白盐井与石羊古镇为中心的考察》中通过分析白盐井和石羊古镇的关系,为以盐业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型市镇(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借鉴。他研究认为,从历史上看,石羊古镇的命运与白盐井的发展休戚相关。石羊古镇“因盐而兴衰”的特点,成为资源型市镇(城市)的一个缩影。石羊古镇重新焕发生机的突破口应放在盐上,也即如何让石羊古镇厚重的盐文化成为其发展的新引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任长幸、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王俊芳两位专家分别以运城和潍坊为例分析了盐业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李小波、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罗洎、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李何春、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研究所所长曹念等四位专家学者,也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盐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如何合理有效融合的问题。

谈到盐文化之“味”与文旅融合之“道”,李小波认为,以盐的历史文化之“味”为基础,文旅融合之“道”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文为旅正名,盐是文明起源和聚落起源的重要基础;二是旅为文载道,自贡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典型代表,以盐业的开采、熬制、储藏、运输等,构成了“有机进化的景观”,盐署、西秦会馆、灯会、盐帮菜、盐商宅院等,又形成“关联性景观”,正是世界遗产评选的两大景观标准。三是文创与旅造的融合。四川盆地内外的众多蜀道中,亟待打造的是川盐古道,借鉴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标准,形成盐业小镇的联盟,构建文化廊道、生态廊道和产业廊道的文旅综合体,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

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流域上游,目前存在着10个以传统晒盐法制盐的盐场,这是国内井盐中比较少见的传统工艺。李何春认为,它们是生动展现青藏高原的人们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维持生存、发展的较好案例,应加强保护好研究。一是认真挖掘和整理盐业文化。二是做好保护或抢救工作。对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对濒临消失的文化现象或生产技术、工具、设施等方面进行保护和抢救。三是利用科技手段重现制盐历史场景。四是实现生产性保护同开发有机结合。对传统晒盐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学界、地方政府、旅游开发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传承和保护的方案,以此达到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之目的。

在分组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围绕“文旅融合:盐文化与旅游发展”,从盐业文化资源的构成与区域特色、盐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主题旅游、盐运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盐业与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与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国外盐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启示等方面,综合运用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与会学者从盐文化与乡村振兴、区域盐文化比较研究、盐文化与文旅品牌开发研究以及自贡盐文化旅游融合研究等方面探讨揭示了盐文化和旅游之间的互融关系。

曾凡英在会议学术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从文化研究服务于行业、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角度切入,集中讨论了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何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的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